Navigation menu

新闻中心

全球媒体聚焦

近日,英国《金融时报》发表哥伦比亚大学全球能源政策中心高级研究员爱德华·菲什曼的文章指出,美国虽然以关税为武器,但实际威力弱于美国预期。 文章称,今年夏天,美国与欧盟、日本、韩国达成了一项不平衡贸易协议,并实施了其承诺的大部分所谓“解放日”关税。美国贸易代表杰米森·格里尔宣布,他将利用关税迫使世界其他国家屈服于美国的意志。文章称,美国的自信来自于“进入美国市场很重要,其他国家将不惜一切代价保护这一点”。然而,这种想法是错误的。欧盟、日本和韩国是美国的亲密安全盟友并依赖日本ngton 进行保护。他们的让步反映了战略希望,而不是经济投降。欧盟接受不平等待遇是为了维持美国对乌克兰的支持,而不是因为关税。 文章以印度为例指出,事实证明,美国安全保护伞之外的国家更有可能投降。更糟糕的是,关税将商业算计变成了政治算计。此外,笔者认为,最大的问题来自于一个基本事实,即不同国家的商品进入美国市场并不像美国想象的那么重要。 文章称,当aof关税被用作经济武器时,他们利用了美国作为全球最大进口国的地位。尽管如此,美国的进口仅占全球的13%,不到全球GDP的25%。作者表示,虽然关税将剥夺外国出口商的销售,但它们也会推高美国国内价格上涨并扰乱供应链。通常,关税对企业和消费者造成的伤害比对目标国家的伤害更大,因为这些目标国家可以将贸易转移到其他地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