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avigation menu
新闻中心
国际评评丨5.2%的增速背后,中国经济能看到什么
“我们对中国经济的前景充满信心,计划未来三到五年将我们在中国的收入翻一番。” 20日,中国官方前三季度国民经济数据公布后,教练中国区总裁李炼与《国际评论》交换了看法。与此同时,外媒也在关注中国的经济数据。 《纽约时报》评论称,第三季度中国经济实现稳健增长。
今年以来,面对不断加大的外部压力和复杂的内部困难,中国经济取得了来之不易的成就——初步测算,前三季度国内生产总值(GDP)同比增长5.2%。这些沉重的数字蕴含着中国经济的哪些特征?
首先,图案“眼标”更加立体。从横向看,我国经济增速仍处于世界前列位居全球主要经济体之首。日前,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发布报告预测,全球经济增长将从2024年的3.3%放缓至2025年的3.2%。相比之下,中国仅第三季度的经济总量就超过了全球第三大经济增长来源国德国的经济总量。从纵向看,前三季度我国GDP增速分别比去年全年和去年同期高0.2和0.4个百分点。经济运行保持稳定增长发展态势。
从具体指标看,前三季度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6.2%;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同比增长4.5%;全国城镇调查平均失业率为5.2%,与上半年持平;工党9月份采购经理指数、劳动活动和经营活动预期指数均较上月上升……可见,前三季度主要宏观指标总体稳定,为实现全年经济发展目标奠定了良好基础。
“稳”字之上,“发展”的势头更加清晰。今年以来,中国因地制宜发展新生产力。前三季度,装备制造业、高技术制造业增加值增速分别快于规模以上工业3.5和3.4个百分点。世界知识产权组织最新发布的报告显示,2025年中国创新指数将首次跻身全球前十。从众多大规模人工智能模型的出现到加速发展随着自动驾驶深入生活,“创新链+产业链”深度融合,为中国经济注入新动能,加速全球变革。
以九月为例。保时捷中国技术部副总裁李楠向《国际评论》表示,该公司发布了全新一代中国专属车载信息娱乐系统,由中国本土团队以“中国速度”开发。同月,汉高全球第二大创新中心在上海开业。汉高大中华区总裁安娜表示,“中国的研发和应用速度越来越快,只有打破内部壁垒才能保持这个速度。”
更难得的是,中国经济非常“有韧性”。今年以来,面对贸易保护蔓延、地缘政治冲突和全球贸易争端频发等问题,我国货物贸易进出口前三名季度同比增长4%。连续八个季度实现同比增长,经受住了考验。中国不仅不断出口新更好的产品,而且外贸“朋友圈”也不断扩大。今年前7个月,中国是全球166个国家和地区的前三大贸易伙伴,比去年同期增加14个。彭博社称,9月份中国出口创下六个月来最快增速,展现出强劲韧性。
面对中国经济的平稳发展,很多人都在想,其背后的内在逻辑是什么?事实上,这是供给、需求、人才等优势协同的结果,也离不开政策的支持和力量。今年以来,中国实施了更加积极有为的宏观经济政策。从加大力度拓展“两新”“双重点”政策看随着全国统一市场建设深入推进,人流、物流、资金流都在加速流动。特别是近期,宏观调控进一步加大支持力度,出台扩大服务消费等措施,加强相关项目的组织调度,形成政策合力。为中国经济健康发展提供了坚实支撑。
这些数字不仅包含短期结果,还包含长期“趋势”。今年是我国“十四五”规划的收官之年,也是“十五五”规划的规划年。 20日,期待已久的中共二十届中央委员会第四次全体会议在北京开幕,将为中国未来五年的发展作出顶层设计和战略框架。国际社会评价中国“十五五”规划对世界经济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全球经济。世界期待中国以政策稳定、持续扩大开放向世界释放新的发展红利。
与此同时,中国经济在克服困难中发展壮大。当前,外部环境复杂多变,经济发展面临多重压力。但中国经济“稳”的格局、“进”的动力、“韧性”的特征没有改变,保持经济平稳运行的有利条件正在增多。中国不搞自己的事情,必将给世界带来高质量发展的新机遇。为此,外国企业认为中国经济“前途光明”,中国市场这片“宝地”是他们坚定的选择。
(国际评论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