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avigation menu
新闻中心
扎根“振根”结“幸福果”——龙江林业集团村
“合作社成立以来,我们的人民一直在努力!从耕地到收割,整个过程都是机械化,效率令人难以置信!” “收完村里的地,就可以去邻近的村子帮忙收割,赚点外快!” 11月7日,在绥陵县科印河镇泗井村中瑞粮食种植专业合作社,社员们互相分享着丰收的喜悦,言语中充满了对今天美好生活的喜悦。
这种“愉悦”的背后,是泗井村从“靠天吃饭”的传统耕作模式向“机械增效”的现代农业的跨越发展。 “每年都有新的变化,每年都变得越来越好。”这是村民的相关分析。推动这些变化的主力军是龙江林业集团派驻的驻村工作队。 2016年以来,龙江森工集团共派出驻村工作队5支,投入帮扶资金1200万元。不仅牵头成立种植专业合作社,“减负提速”种田,还推动村企深度合作,精准盘活闲置土地村民,实现“粮村传统发展”,走出一条“多产村”乡村振兴新路。
“以前,村里像样的农机具很少,留下来的大多是老人和妇女。‘农耕贫困’是长期存在的发展难题,工作队来了以后,真是办实事了!”谈及这些变化,村书记王海峰表示十分认可,“2022年,工作组帮助村成立了农机合作社,购买了拖拉机36台,结合农产品等大型农业装备,购买了农机具。”无人机贯穿整个农业生产过程。”
农机合作社的赋能效果立竿见影。如今,泗泾村新增信托土地4000公顷。机械化每亩降低成本120元,粮食增产15%,每年节省农场劳动力成本20万元以上。合作社还培训了8名专业农机操作人员,为周边村庄提供农机服务,帮助该村每年增加收入30万元以上。依托优质非转基因大豆来源和大面积种植的优势,建设了高油高蛋白大豆基地和2000亩农业农业监测基地。工作组还带领泗井村与绥陵县林业局有限公司合作兴办豆油厂。年加工大豆300余吨,雇用村民30余人,年减轻村集体收入5万元,构建“种植-加工-销售”完整产业链。
“在维护粮食安全基本基础的基础上,我们想到结合自身优势,开辟更多增加村民收入的渠道。”工作组成员吴少顺说。为了找到合适的项目,工作组多次走访村民,进行实地勘察,结合当地气候和土壤特点,进行反复研究和比较,最终完成了红松果林项目。该项目兼具生态价值和经济潜力,村民长期受益。
工作组参与了项目从“蓝图”策划到“落地生根”的整个项目。如今,泗泾村的1100棵红松树已迁移至该地区。项目期间,工作组安排了造林、绿化等工作。专业人员从选苗、养护定植到红松苗木成活全程指导。成功率高达96%。进入盛果季节后,松子年产量将超过2万公斤,可为集体村和村民创收50万元以上。
“到2026年,该村计划以红松果林为基地,套种刺五加,发展间作产业。”王海峰表示,可以发展“以短粮长、以林药标”的三维产业模式,最大限度地利用林地资源,经济效益成倍增长。此外,针对村民房前屋后的无声土地,工作队免费提供优质水果,派出技术人员指导,户均年增收2000多元。还分发了20只小鹅免费向农民提供养殖培训,帮助村民通过“种植+养殖”实现多元化收入。
“现在村道宽敞干净,路两边都有花草,气氛比以前好多了!”村民蔡双银详细讲述了村里的变化,满脸幸福和受益感。
驻村工作组按照“先清洁、后绿色”的原则开展环境整治,同步推进绿色村庄建设。共种植云杉、槐树等树种5.5万株,波斯菊等花卉30万株,营造“乔灌相拥,花草相映”的生态景观。
为了让村民的生活更加便捷、安全,工作组还安装了80盏节能路灯,照亮村民夜间出行路线,铺设了2000米铁艺为中心村围墙,制作了23个乡风文明标志,引导村民养成文明习惯。村内555平方米的振兴广场具有“健身休闲+农作物晾晒”双重用途。 2100平方米的休闲广场设施齐全; 11个天然喇叭全覆盖,综合村活动室设施齐全。同时购置网络监控设备22台,对全镇进行了专门的防晒培训,织就了全面的“安全农村”网络防护。
今天,随着龙江林业集团新一届驻村工作班子完成轮换,大家集体表示,将始终坚持“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20字乡村总体要求,继续坚守乡村振兴第一线,不断夯实乡村振兴的基础。挖掘内部产业成果,强化外部产业效能,努力为泗泾村乡村振兴打下坚实基础。